一是由兼职管理向专职管理转变。平台使用之初综合管理平台都是由编制科代管。2012年初,经区编办领导同意,信息中心指派了两名有一定机构编制业务理论基础的人员作为综合管理平台的专职信息员。两名信息员分别负责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信息管理和人员信息维护,同时负责内部网络的安全保障和畅通。编办多次组织专职信息人员系统的学习省编办组织撰写的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基础性知识,努力提高专职信息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错报和漏报,并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专职信息员在要求时限内保质保量的上报各种变化数据,保证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编制数据由被动调整向主动维护转变。区编办利用《综合管理平台》的退编预警、超编报警、超职报警等功能,改变了以往被动调整人员和编制的工作状态,实现了对全区机构、编制、人员状况的实时掌握。对超编、超职单位和即将退休人员进行提前统计,为防止超编进人、超职配备和超龄未退情况的发生提供了数据保障。并与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渠道,依据区委、区政府的有关任免文件和组织、人社部门提供的人员变动手续,实时维护《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区的机构、编制、人员以及领导职数的变化进行更新,最大程度的避免《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状况发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机构编制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由传统纸质管理模式向电子化管理模式转变。结合省编办下发的机构编制u盘,我们建立了以机关、事业单位电子台账和电子人员名册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档案,充分利用编制u盘传输速录快、便于查询等优点,与各单位管理编制的人员在内网上进行沟通,以便及时变更电子档案。同时发挥纸质档案保存时间久、不易丢失的特点,作为机构、人员变化的永久凭证而妥善保存。做到电子档案、纸质台账、名册与《综合管理平台》三者同步更新,避免疏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全区各部门及时了解机构编制数据情况提供了保障。
四是由单纯的机构编制管理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的统计功能,我们实时掌握各部门编制利用情况,强化效能意识,对各单位的编制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实施机构编制“零增长”,严格控制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重新核定政府各部门编制数、内设机构和职能,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情况发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好编制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的精神,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优化事业单位结构比例,使机构职能向服务经济、注重民生方面等倾斜,为绿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机构体制保障。
绿园区编办
2018年4月27日